当前位置:阅读网 > 知识 > > 正文

爆竹声,描写鞭炮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更新:2023-07-12 17:02:06 阅读网

目录

1,描写鞭炮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描写鞭炮声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响彻云霄 意思: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2、震耳欲聋 意思: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 3、噼里啪啦 意思:象声词,形容爆裂、拍打等的连续声音。 4、振聋发聩 意思: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5、天震地骇 意思: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6、响彻云表 意思: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7、响彻云霄 意思: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8、惊天动地 意思:惊:惊动;动:震撼。 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9、扩展: 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它和音译词、联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用来表音,而无关乎字义,因此,它们都是“衍声词”,和“合义词”为相对的概念。 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是描摹声音的词语。我们在写作时运用拟声词、令人如闻其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拟声词在书写的时候,一般都加上引号。  学会将不同种类的拟声词分类记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不同的动物会发出不同的叫声。 拟声词赋予人和事物以声音,声音与动作的结合将使事物描写更为生动形象,因此可适当把动词和拟声词结合运用。 

2,形容鞭炮声的成语

形容鞭炮声的成语有:响彻云霄,震耳欲聋,此起彼伏。噼里啪啦(拟声词)。 拓展资料: 响彻云霄:释义:彻:贯通;云霄:高空。 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震耳欲聋:释义:欲: 快要,就要。形容声音很大。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此起彼伏:释义:此:近指代词,这里;彼:远指代词,那里;伏:低下去。指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这边起来,那边伏倒,这边伏倒,那边起来。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用来表示频繁地出现或产生。 出处:汉·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噼里啪啦:拟声词,形容连续不断的爆裂、拍打的声音。同劈里啪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3,描写鞭炮声音的词

1、震耳欲聋 【拼音】zhèn ěr yù lóng 【释义】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2、响彻云霄 【拼音】xiǎng chè yún xiāo 【释义】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3、噼里啪啦 【拼音】pī lǐ pā lā 【释义】拟声词,形容连续不断的爆裂、拍打的声音。 4、此起彼伏 【拼音】cǐ qǐ bǐ fú 【释义】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 5、噼噼啪啪 【拼音】pī pī pā pā 【释义】形容物体爆裂、拍打物体的连续声音。 拓展资料造句: 一、震耳欲聋:1、过年了,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2、特别怀念小时候爷爷领着我出去放鞭炮,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 3、枪炮声大起,震耳欲聋,我前线将士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4、除夕的晚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5、越来越高,越来越强烈,终于汇成一片震耳欲聋的轰鸣。 二、响彻云霄:1、嘹亮的冲锋号响彻云霄,战士们如狼似虎般冲下了山。 2、教室里学生们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3、响彻云霄:我们的歌声响彻云霄。 4、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欢乐的歌声响彻云霄。 5、联欢会上,《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云霄。 三、噼里啪啦:1、大年初一清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吵醒。 2、她说起话来噼里啪啦,节奏很快,快人快语快性子。 3、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断传来,一束束烟火在夜空中绚丽绽放,五光十色。 4、雨越下越大,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从空中落下。 5、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我就想能做点什么惹人注目的了不起的事,想象自己有朝一日如绚烂的烟花噼里啪啦升起在城市的上空,几乎成了我的一种生活理想,一种值得活下去的理由。 四、此起彼伏:1、除夕的晚上,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2、庆祝深圳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的烟花晚会上,各式各样的烟花,此起彼伏,令我和妈妈看的应接不暇。 3、会场上口号此起彼伏。 4、球场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比赛双方拉拉队的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 5、这里的群山此起彼伏,很好看。 五、噼噼啪啪:1、春节的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 2、雨点击在窗户上,噼噼啪啪,在玻璃上,画下了一幅幅优美的春雨图。透过玻璃,你看到的是迷人的景色。 3、随着噼啪的爆裂声,金黄色的玉米粒变成了雪白的米花。 4、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天色渐暗,天空纷纷洋洋飘起雪来,一片片雪花洒落商州,给这座城市更添了几分年节喜庆。 5、他们噼噼啪啪地鼓掌,如痴如狂地赞美。

4,爆竹声中壹岁除。是什么意思?

1、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2、出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元日》。 3、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扩展资料《元日》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日

5,爆竹声中一岁除的除是什么意思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的意思是逝去,“一岁除”的意思是一年已尽,整句话意思是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出处】 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赏析】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采用了白描手法,取材于民间习俗,抓住了极其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了年节的欢乐气氛,渲染了喜气的节日气氛,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寄托了自己革新的思想。 扩展资料 《元日》的创作背景 创作此诗时王安石身为宰相,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见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就上书主张变革新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同年新年,王安石在街上看到家家都在忙碌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故有感创作此诗。因为对新政充满信心,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通过描写元日热闹和万象更新,抒发了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和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日

最新文章
  滇ICP备1900282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相关作品的原创性、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